龜 guī
ㄍㄨㄟ
- 爬行纲龟科动物。身体长圆而扁,背腹皆具硬甲,背部隆起,四肢短,趾有蹼,头尾和四肢可缩入甲壳内。多生活于水边。生命力强,耐饥渴。《禮記•禮運》:“麟、鳳、龜、龍,謂之四靈。”
- 龟甲。①古代用作货币。《易•損》:“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達,元吉。” ②古代用作占卜,遂为占卜之称。《詩•小雅•小旻》:“我龜既厭,不我告猷。”
- 古代印纽多作龟形,因以龟称代印章。《太玄•格》:“龜緺厲。”
- 龟袋的省称。唐武则天时五品以上官员所佩。《新唐書•車服志》:“天授二年,改佩魚皆為龜。”
- 兽类背部隆起处。《左傳•宣公十二年》:“麋興於前,射麋麗龜。”
- 星座名。《清會典圖•天文恒星》:“龜五星。”
- 古地名。《春秋•桓公十二年》:“冬,十有一月,公會宋公於龜。”
- 山名。①在今山东省新泰市西南。《詩•魯頌•閟宫》:“奄有龜、蒙,遂荒大東。”②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。
- 詈词。①讥称其妻子有外遇的人。明陶宗儀《輟耕録》卷二十八:“‘宅眷皆為撑目兔,舍人總作縮頭龜’……夫兔撑目望月而孕,則婦女之不夫而姙也。”②旧时开设妓院的男子。徐珂《清稗類鈔•娼妓類》:“天津之妓……北幫女閭自稱曰店。其龜、鴇曰掌櫃。”
龜 jūn
ㄐㄩㄣ
◉手足因寒冷或干燥而坼裂。也作“皸”。《莊子•逍遥遊》:“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。”
龜 qiū
ㄑㄧㄡ
◉〔龜兹〕也作“龜茲”。①汉西域诸国之一,受汉中央政府及西域都护府管辖;唐代置安西都护府于其国城,兼统于田、疏勒、碎叶,称为四镇。国都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东。《漢書•西域傳上》:“龜兹國,王治延城,去長安七千四百八十里。”②汉县名。汉置,因住有龟兹降人得名,治所在今陕西省榆林市北。《漢書•地理志下》:“上郡,縣二十三:龜兹。” ③西域龟兹音乐。唐元稹《連昌宫辭》:“逡巡大徧《梁州》徹,色色《龜兹》轟録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