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óng

大同

dà tóng

ㄉㄚˋ ㄊㄨㄥˊ

释义
dà tóng
  1. 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提出的一种天下为公,人人平等的社会政治理想。 Great Harmony,the confucian ideal of perfect society;
  2. 基本相同,在大的方面一致。 be essentially the same;
dà tóng
  1. 地名,在山西省。 Datong;
  2. 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。
    《庄子·在宥》:“颂论形躯,合乎大同,大同而无己。”郭象 注:“其形容与天地无异。”成玄英 疏:“圣人盛德躯貌,与二仪大道合同,外不闚乎宇宙,内不有其己身也。”《列子·黄帝》:“子夏 曰:‘以 商 所闻夫子之言,和者大同於物,物无得伤阂者,游金石,蹈水火,皆可也。’”
  3. 战国 末至 汉 初的儒家学派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,与“小康”相对。这种理想社会曾为许多人所向往。 洪秀全、康有为、谭嗣同 和 孙中山 都曾受过“大同”思想的影响。
    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脩睦,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,男有分,女有归,货恶其弃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,力恶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为己,是故谋闭而不与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
  4. 指国家统一。
   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今日天下大同,须为百代典式,岂得尚作 关中 旧意?”王利器 集解:“此当 隋 时而言, 隋 统一天下,结束南北对峙局面,故云‘大同’。”
  5. 大体相同。
    《汉书·西域传上·大宛国》:“自 宛 以西至 安息国,虽颇异言,然大同,自相晓知也。”夏丏尊 叶圣陶 《文心》二六:“不过许多小异之中,也尽有大同的成分存在。”
国语辞典

dà tóng
ㄉㄚˋ ㄊㄨㄥˊ
释义
  1. 最和平安樂的盛世。
    如:「世界大同」。
  2. 天地萬物與人合而為一。
    《呂氏春秋.有始覽.有始》:「天地萬物,一人之身也,此之謂大同。」
  3. 大致相同。
    《漢書.卷九六.西域傳上.大宛國傳》:「自宛以西至安息國,雖頗異言,然大同,自相曉知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七二.董卓傳》:「天下反覆未可知,相與州里,今雖小違,要當大同,欲共一言。」
  4. 南朝梁武帝的年號(西元535~546)。
  5. 縣名。在山西省內外長城之間,是平綏鐵路的中心,產煤。舊為大同府治。